2003年12月,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来郑演奏,谢幕时激动地说:“在郑州见到法国梧桐就像在家一样”。
法桐组成的林荫大道 摄影 马健
法桐是郑州一宝,长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炎炎夏日,宽阔的林荫大道,一排排70多年树龄的法桐遮天蔽日,树下凉风习习。
但50年代的郑州还是一座风沙之城,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电灯不明,马路不平,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黄河决堤的伤痛让郑州在风沙中艰难喘息。
史隆甫先生任郑州市副市长的任命状 图片来源网络
1951年,郑州市政府号召全民种树,一直在寻找既便宜美观,又好种好活的树。
时任郑州市副市长史隆甫(民建郑州市委委员、民建郑州市委会发起人)主抓城市绿化工作。
1924年在法国留学时期的史隆甫 图片来源网络
史隆甫年轻时留学法国,了解法桐在绿化和治沙方面的优势,结合郑州气候、土壤、水质等特点,建议种植树形好、生长快、树荫大的法桐。
法桐又称悬铃木,耐虫害、不畏寒、不畏旱,对气候适应性强,木质坚硬且木纹好看,是绿化城市的绝佳选择。
史隆甫先生在城市建设现场 图片来源网络
他与王均智副市长到园艺场实地考察后,得到市长宋致和的支持。
史隆甫带人赴上海旧法租界引进一批法桐树苗,在如今的省肿瘤医院、市动物园一带建起苗圃育苗。
与此同时,刺槐防风带也在同步推进,一道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逐渐构筑起来。
法桐枝叶交织成翡翠穹顶 摄影 马健
从人民路到中原路,当年手腕粗细的树苗历经七十余年风雨,已长成两人合抱的参天巨木。
1959年全国绿化会议上,“绿城”桂冠让郑州闪耀神州。
秋日的梧桐树下 摄影 周甬
如今每至深秋,金叶铺就的“郑州黄地毯”已成网红打卡地标,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感受这份独特的浪漫。
如今,这些苍劲的法桐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年轮里镌刻的不仅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历程,更是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接续奋斗的初心印记。
2025年恰逢民建成立80周年,谨以此文向史隆甫先生及所有为郑州城市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统战成员致敬!
史隆甫,曾任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建郑州市委会发起人之一、民建郑州市委会第一至六届市委委员。他在治理黄河、修建东风渠、城市绿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任期间,他先后在郑州引种法桐几十万株,被后人誉为“郑州法桐行道树奠基人”。
来源:郑州市委统战部、民建郑州市委会